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这一政策的颁布预计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变革。当商品跨国贸易受到碳关税的影响时,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集、生产和销售均会受到直接冲击。当碳关税介入时,企业及其所在的供应链不仅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而且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临着生产链和产业链的双重调整压力。提高供应链韧性已成为当前应对欧盟“碳关税”的关键。
随着碳关税的实施,企业在各个层面都可能面临额外的成本压力,包括碳关税所带来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效应。碳关税所带来的直接成本是企业为其碳排放所支付的额外税费,这将直接提高高碳足迹产品在市场中的成本。碳关税所带来的间接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满足低碳标准,企业可能需要进行技术更新和研发投入,从而增加研发成本;第二,为了达到碳排放的标准,供应链选择更环保的原材料和运输方式会增加采购和 运输成本;第三,为了对企业碳足迹是否达标进行管理及认证,企业需要支付碳足迹管理、低碳认证及相关碳排放审计等一系列费用。
碳关税直接影响供应链重塑,其影响已经开始渗透到全球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产业链调整、供应商和物流方式选择等。首先,高碳排放地区的生产成本优势已被削弱,可能导致生产线的迁移和重组。这不仅增加资金投入,还增大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其次,为实现低碳供应链,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供应商。这意味着可能放弃与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向满足低碳标准的新供应商。在物流层面,企业可能偏向于使用环保但效率稍低的运输方式,如铁路和水运,但这可能延长产品交付时间。
增强供应链韧性是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也是应对“碳关税”挑战的重中之重。提高供应链韧性能够帮助企业迅速适应气候和政策风险变化,从而降低经济损失。为此,企业需要构建绿色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拓扑结构和量化供应链碳足迹等多措并举,提高供应链韧性。
构建绿色供应链,即打造从生产、研发到销售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首先,绿色采购和产品的再利用及回收是通过强化生产端的绿色属性和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赋予供应链更强的韧性。其次,通过持续对低碳和节能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研发投入,满足碳关税和未来绿色市场的需求,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运营及产品体系。此外,企业也可考虑为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碳排放、绿色包装和可再生能源的培训,以确保在绿色供应链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在碳关税压力下,企业应精准评估供应商的地理、政治、经济和环境风险,以确保提前识别并应对风险,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韧性。鉴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单一供应来源的风险,企业应多样化其供应来源,优先选择低碳或采纳碳补偿措施的供应商,尤其是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供应商,以确保供应链的持续稳定性。同时,考虑在低碳优势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既满足碳关税的规定,又享受相关碳税优惠政策。在物流方面,利用低碳运输和智慧物流优化碳排放及效率,确保运输策略满足碳排放要求以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企业应利用碳计算软件和生命周期评估(LCA)等方法和工具精确计算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过程、物流、产品使用和最终的废弃处理流程。企业通过借助先进的物联网、AI和大数据技术,实时洞察并量化供应链的碳足迹,同时定期审查和优化碳足迹,确保供应链碳排放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可设置激励机制,如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碳排放,表现优异的供应商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订单,还有机会成为企业的核心或长期合作伙伴。
综上所述,碳关税对企业和供应链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会直接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企业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拓扑结构、量化供应链碳足迹等提高供应链韧性,应对欧盟“碳关税”。
作者信息:
黄珍 郭文卓 贾明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