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由东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东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苏州)主办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2024”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正式发布。
背景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的明确提出,可追溯到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 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the world conservation strategy),提出“没有使千百万人得以脱贫的发展,自然保护的目标难以实现;发展与自然保护相互依存,发展需要以呵护地球为前提”。可见,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的和谐共处,强调共建一个富裕、平等、和平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公平性,即当代人的发展要有利于后代人的发展,人类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1962年,《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问世,敲响了全球传统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警钟,觉醒中的人类开始踏上与自然、与地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始探索共建美好家园的可持续技术和理论方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坚持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0•60目标,是指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是中国碳达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30•60目标”。
数据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通过对2015年至202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视角分析了中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16个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结合了国家统计局等统计机构、行业协会和研究中心的数据,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并且,报告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3》)的分析方法,并以中国“30•60目标”为指引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规划设计。
本蓝皮书付出了研究人员的诸多努力,但由于数据时延、成效惰性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基于采集的数据事实描述各区域、关键行业在特定标准规范下、特定时间窗口内的表现。面向未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需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共同努力,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发展。
报告内容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3)》(蓝皮书)系统评估了中国在实现“30·60目标”进程中各区域、关键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全面审视了“30·60目标”驱动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旨在为正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探索与实践的企业、行业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方法,为企业可持续素养的培育提供科学的路径。
我们满怀期待和热忱,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同为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获取报告
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免费获取报告全文。
网址引用: 林度空间. 东南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23).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