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结构和价值创造

物流系统生存于一定的时空结构中,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不仅见证了物流活动的价值,而且体现了物流系统的价值,物流系统的价值增值就是在特定的时空结构和功能结构中实现。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指物流系统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运营所必需的费用。为了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可比性,通常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来表示。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行情通报,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8.2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

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发布的《第35次美国物流年报》显示,2023年美国商业物流成本2.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占GDP比例为8.7%。

从本质上讲,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与发电厂厂用电率相似,前者是物流系统为社会创造生产总值中的自我消耗,后者是发电系统为发电厂创造生产总值中的自我消耗。发电厂厂用电率(service power rate of power plant/auxiliary power consumption rate of power plant)是指发电厂电力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自用电量占所发电量的百分比。

可见,物流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会随着整个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提升而降低,并最终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正如我国火电发电厂用电率稳定在6%、水电发电厂用电率稳定在0.3%一样。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仅需要改变观念、建立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模式等,而且需要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推动物流系统向着结构完善、功能优化和行为规范的方向变革。

结构决定功能和行为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支撑着物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提升,物流系统结构模型也经历了一个从链状模型到网状模型、从静态模型到动态模型的发展过程,物流系统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控制和优化(赵林度,2014)。

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

物流系统生存于一定的时空结构中,具有如图1所示的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物流系统的动态网络结构,增加了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时空结构的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限定性,又增强了物流系统控制的能控性和能观性。能控性和能观性是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特性,它们是控制系统进行反馈控制、状态估计、系统识别,以及实现系统最优控制的基础。应用能控性检查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分量能否被控制量所控制,反映了控制作用对系统状态产生的影响能力;能观性表示由输出观测量能否判断系统的状态,它反映由系统的输出量确定系统状态的可能性。物流系统控制的能控性和能观性,都会影响它赖以生存的供应链管理环境,它们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征。

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结构和价值创造
图1 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

物流时间价值和物流空间价值

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不仅见证了物流活动的价值,而且体现了物流系统的价值,物流系统的价值增值就是在特定的时空结构和功能结构中实现的。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都是物流系统控制的基本要素和策略,通过对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的综合控制达到期望绩效,延迟就是一种综合运用物流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策略,如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测环节推迟到产品流通过程的储存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测时间缩减为零,而且可以使产品储存环节的停滞时间产生新的价值增值。从生产与物流关联系统的视角来看,如果根据生产系统延迟的工艺在物流系统中环节的位置进行分类,可以将延迟策略分为物流末端延迟策略、物流过程延迟策略和物流前端延迟策略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延迟策略:通过对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的综合控制达到期望绩效,延迟就是一种综合运用物流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策略,可以分为物流末端延迟策略、物流过程延迟策略和物流前端延迟策略三种类型。

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结构和价值创造
图2 基于物流视角的延迟策略类型

(1)物流时间价值

时间是一种资源,一种需要消耗成本的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改变商品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为“时间价值”,物流系统在帮助服务对象获取时间价值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时间价值就是物流时间价值。通常,获取物流时间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孟凡胜,2005;叶宗云,2010):

物流时间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改变商品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存在的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为“时间价值”,物流系统在帮助服务对象获取时间价值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时间价值就是物流时间价值。

1)缩小时间差创造价值。对于物流系统来说,缩小时间差就意味着缩短物流时间,所以它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从缩短的物流时间中挖掘缩小时间差带来的时间价值。缩短物流时间可以获得很多好处,如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物流损耗、降低运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等。从资本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早就指出:“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趋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42页)。马克思提及的流通时间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

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时效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物流时间越短,商品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的时效性越高,商品的效用也就越能有效发挥出来,尤其是一些时令性商品。物流活动是一种能动地获取时间价值的运动形式,需要综合采用科技的、管理的系统方法,通过缩短物流的宏观时间和微观时间而缩小时间差创造物流时间价值。

2)利用时间差创造价值。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由于供给者(生产地)与需求者(消费地)之间存在空间距离,时间差的存在就成为一种必然。正是由于一些商品时间差的存在,才有可能获得这些商品的最高价值和最理想的效益,例如粮食,才能发挥“储平丰欠”的作用。但是,商品自身并不能自动地利用这种时间差,需要物流系统的帮助。

在物流系统中,流通加工就是一种利用时间差创造价值的方式。由于客户所需要的商品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存在时间差,物流系统就可以利用时间差和流通加工空间环境,有效地弥补生产商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提高商品的价值品质等,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而创造物流时间价值。

3)加大时间差创造价值。由于大批量集中生产和小批量分散消费方式的存在,以及库存作为投机行为和生产方式的客观存在,使得通过延长一些产品或商品的物流时间而加大时间差也可以创造价值。例如,囤积居奇投机过程中产生的库存、陈年老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库存,都是通过延长物流时间、加大时间差创造时间价值的典型例子。

在物流系统中通过延长物流时间、加大时间差创造价值的典型应用,主要存在于冷链系统、农作物物流系统中,应用冷藏保鲜技术延长易腐食品货架期,有助于保持易腐食品的新鲜度和原有价值;应用粮食储备库、棉花储备库等物流储存系统,储存秋季收获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有助于均衡人们需求。

(2)物流空间价值

空间需要资源,一种需要消耗时间和成本资源的空间距离。在现代社会中,产品生产和商品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经济全球化更是拉大了这种空间距离,从而使填补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的空间差所能创造的空间价值进一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系统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填补空间差创造物流空间(场所)价值。物流空间(场所)价值是指通过物流产品和服务,在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从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空间价值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物流空间价值主要通过物流活动实现。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物流系统承担着连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作用(如图3所示),通过物流活动架起服务对象通向市场、服务客户的桥梁(赵林度,2007)。

物流空间价值:经济全球化拉大供给者(生产地)到需求者(消费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而通过填补这种空间差则能创造空间价值。物流系统在帮助服务对象获取空间价值的过程中而创造的空间价值就是物流空间价值。

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结构和价值创造
图3 物流与生产和销售的界面
资料来源:赵林度.200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正逐步拉大供给者(生产地)和需求者(消费地)之间的空间差,从而产生更大的物流空间(场所)价值。物流空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了物流系统自身的价值。但是在理解物流空间价值时,必须正确区分如下两组概念:

1)物流空间价值与物流时间价值。一方面,物流空间价值不同于物流时间价值,缩小时间差和加大时间差都能创造物流时间价值,但是物流空间价值却只能产生在填补空间差、缩小空间差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物流空间价值与物流时间价值可以相互转换、却难以清晰界定,例如流通加工发生在特定的物流时间和物流空间中,它所产生的价值增值既属于物流空间价值也属于物流时间价值。物流空间价值与物流时间价值的实现都强调准确性,即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

2)物流空间价值与商品空间价值。商品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移到高价值区,获得的价值差就是商品的空间(场所)价值,商品空间价值具有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从低价位生产场所流入高价位需求场所等几种创造价值的形式,商品空间价值是通过物流空间价值实现的,但是物流空间价值并不具有商品创造空间价值的形式,例如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移到中等价值区和由低价值区转移到高价值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空间价值不同但是物流空间价值相同。物流空间价值不同于商品空间价值,它更多地受到空间距离、潜在风险、物流网络结构等因素影响。

物流系统控制的最原始目标在于实现时空衔接的“零距离”,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系统效率。传统的物流系统时空控制主要集中在库存中,通过库存控制调节物流时间价值和物流空间价值,随着准时制(just in time,JIT)控制方式的应用,物流系统时空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物流系统的时空结构中,借助关键控制点的结构类特征、关系类特征、生产类特征、经济类特征和目标等主要特征参数,能够有效地刻画物流系统的状态,反映系统结构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控制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24.202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EB/OL]. [2024-02-07]. http://www.clic.org.cn/wltjwlyx/311086.jhtml.
[2]赵林度.2014.物流系统控制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3]孟凡胜.2005.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叶宗云.2010.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赵林度.200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声明】本文由 林度空间 发布,所涉及言论仅代表作者观点,若有侵权或违规信息,请联系我们处理。除非另有说明,可自由分享(转载)本文内容,但必须保持署名、涉及商业用途应获得原作者授权。
网址引用: 林度空间. 物流系统控制的时空结构和价值创造.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10409.
林度空间的头像林度空间专栏作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