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现金净增加额。现金流量管理通过对现金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帮助企业控制资金流量并保持合理的存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企业会因其所处阶段的发展优势和局限表现出不同的现金流量状况,也会有不同的现金流需求。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现金流量管理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时段对症下药,解决好企业的现金流量问题,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延长企业的“寿命”。
二、案例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从20 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在这十几年中历经风雨的洗礼。这中间有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有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细分,到2012 年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合并重整。阿里巴巴集团见证了中国电商的全部历史,并在今天依然走在最前端。本文选取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历经了较长的生命周期,现金流量表现仍然非常良好的企业为案例,研究其不同生命周期的现金流量表现和具体管理行为,这对于研究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行业及公司背景介绍
2013 年3 月23 日出版的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报道称,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无论是成交总额,每年盈利状况,或者用户注册量和使用情况,阿里巴巴都稳稳坐着国内电子商务的第一把交椅。如图1,从摩根士丹利提供的2012 年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也可以看到,全球三大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亚马逊(Amazon)和eBay 在2012 年的财务表现各有千秋,而阿里巴巴在年度成交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olume,GMV)上甚至大于亚马逊和eBay 的年成交总额。从1999 年阿里巴巴成立,到2000 年创立者马云就成为了50 年来第一个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内地企业家,再到后来阿里巴巴两次进入哈佛商学院MBA 案例,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热潮。
图1 阿里巴巴竞争力
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发展到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已经陆续开展了B2B 网上交易市场、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及云计算等领先业务,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是由私人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业务覆盖全球240 多个国家,24000 多名雇员遍布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英国及美国70 多个城市。其企业愿景是为全球所有人创造便携的网上交易渠道,企业目标是促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阿里巴巴集团现已形成以阿里巴巴中国及国际交易市场(B2B 业务)、淘宝网(C2C 业务)、天猫(B2C 业务)、聚划算(团购网站)、一淘(网上购物搜索业务)、阿里云(云计算业务)为七大事业群,支付宝(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和阿里巴巴金融(小微贷款业务)两大独立子公司的战略格局。
而从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整体来看,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即使在这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电子商务2007 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30%,到2012 年甚至达到了64.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我国电子商务主要可分为B2B、B2C、C2B、C2C、O2O 五大类模式,不同的模式分市场已经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目前B2B 的模式缺乏创新,竞争激烈,目前已经有很多小企业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并购,大的巨头们则或重整结构,或强强联手。B2C 和C2C 的模式相对年轻而更有吸引力,大量的竞争者在进入这个领域想要分一杯羹。阿里巴巴集团目前在B2B、B2C、C2C业务中都有着绝对第一的市场占有量,目前淘宝网和支付宝业务是阿里巴巴成长性最好的业务。2013 年阿里巴巴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战略结构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出了自己的CBBS 业务模式,并向着集多元为一体的大目标前进。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面对着强敌环伺,阿里巴巴经过今天的新整合是否能更好地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还需拭目以待。
(二)阿里巴巴生命周期分析
要判断企业的处于哪一个生命周期,可以根据企业的寿命、规模、市场增长率等指标来进行判断。从财务角度上来说,主要根据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现,来判断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阿里巴巴2006-2011 年现金流量的一些基本信息如表1 所示:
净流量为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第二种情况正是成长期的企业所具有的典型的现金流量表现,而第一种情况也基本符合。这两种情况下,经营活动都能带来现金的净流入,投资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消耗,这说明企业的业务盈利状况良好,而且一直有对外投资、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需求,这正是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的表现。至于第一种情况中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净流出,这与企业的领导者和整个企业的价值导向是有关系的。通过查阅这六年阿里巴巴的综合现金流量表,笔者发现导致现金流出的筹资活动很大部分是“已付股息”购回已发行普通股费用”和“购买股份奖励计划所持普通股股份”。阿里巴巴掌舵人马云是一个对资金募集和使用非常谨慎和精打细算的人,无论是当初募集2500 万的筹资,还是与雅虎的控制权之争,都表现出他要对企业有绝对的控制权,以完全掌控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业务运营。如此的导向和他对于未来一直表现出的危机意识,说明他是个低运营风险的偏好者,而阿里巴巴2007 年上市所得的股权性融资已经带来了财务风险,所以回购普通股股份以及发放现金股利完全符合阿里巴巴的低风险导向。当然也不能否认,阿里巴巴集团中可能有部分业务模块已趋近于成熟,因此会有大量发放现金股利的行为,比如说阿里巴巴最早进军的B2B 业务,这几年已经完全呈现出了行业的成熟期表现。但是总体来说,阿里巴巴集团还是处于黄金发展期的。
表2 括号中的百分比为该项活动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占当年所有现金活动流量绝对值的总和的比例,如42.44%=730781÷(730781+794367+196612)。表中其他这类数据算法也如此。
另外从每类现金流量活动的绝对发生额占本年活动发生总额的比重来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基本保持在绝对多数,且微有增幅,这是较为健康的现金盈利表现。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变化较为明显地受到2007 年阿里巴巴上市的影响,当年的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占据了63.48%之多,而投资活动相比而言只有很少的现金净流量;2007 年之后,投资活动有了猛烈的上涨,而筹资活动继续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说明企业仍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并且基本能被企业留存的现金存量满足,且还有不少的盈余。企业的现金变动经常表现为净增加,也说明了阿里巴巴的现金流量表现很优秀且稳健,有成长期企业的上升空间。
为了佐证对阿里巴巴企业生命周期的判断,再来看其他数据。如图2 所示,从2007 年到2011 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总数、付费会员总数、企业商铺总数均呈现快速上涨状态,而这几个指标都是评价业务规模的重要指标。另外,就市场占有率来看,2010 年B2B服务商市场阿里巴巴占63.5%,网络零售业的C2C 市场淘宝网占85.4%,第三方支付业务市场支付宝占48.9%;2011 年B2B 服务商市场阿里巴巴占48.6%,网络零售业的C2C 市场淘宝网占九成左右,同时B2C 市场中天猫业务开始占居首位;2012 年B2B 服务商市场阿里巴巴占45%,B2C 市场天猫依旧首位占52.1%,支付宝也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独占鳌头。这都说明了阿里巴巴在各个市场中的表现依然强劲而有势头,处于黄金的发展成长期。
图2 阿里巴巴业务增长指标概览
(三)阿里巴巴现金流量管理分析———融资行为分析
阿里巴巴目前一共进行过五次融资,而且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选择,具体展开如下。
第一次融资(引入期):1999 年10 月,500 万美元天使投资。当时企业处于初创阶段,虽然账目上已是囊中羞涩,但是阿里巴巴坚信着互联网的美好前景,并不断给投资人灌输这样的理念。很快有38 家投资商前来表示了对阿里巴巴的兴趣,然而马云更看中的是不是投行能给多少钱,而是投行是否有专业背景和业界声望,可以为阿里巴巴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这38 家投资商都被拒绝了,而阿里巴巴接受了由高盛牵头的一批投资银行的500 万风险投资。
第二次融资(引入期):2000 年1 月,2000 万美元软银集团注资。企业虽然还在引入期,马云却已经有不小的名气了,于是经知名券商介绍,马云和其他互联网新秀一起见到了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马云对于阿里巴巴未来的互联网平台构想打动了孙正义,却没有立刻接受其投资。很快双方又就此事洽谈,软银提出投资3000 万,占30%的投资比例。为了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绝对控股地位,马云最后把投资额谈妥为2000 万。这2000 万和第一笔500万帮助阿里巴巴在不久的将来顺利度过互联网的泡沫破裂。
第三次融资(成长期):2004 年2 月,8200 万美元私募。此时阿里巴巴B2B 业务已经盈利,淘宝网刚搭建不久还在免费使用阶段,企业正是需要加大投资的时候。这个时候企业还没有进入快速成长期,B2B 业务模块都还有比较不稳定的状况,所以阿里巴巴没有选择纳斯达克上市,而是募集了当时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一笔私募基金,继续保持了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第一持股人的地位。
第四次融资(快速成长期):2005 年8 月,10 亿美元私人投资。这时的阿里巴巴已经在专心做淘宝网业务,但是还没有过承诺的三年免费期,所以淘宝网烧钱之巨让阿里巴巴不得不继续吸引投资。此时的雅虎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也想通过投资阿里巴巴来瓜分这块大蛋糕。于是一拍即合,雅虎注资后占投资比例的40%,占投票表决的2 个席位,而阿里团队和软银各占1 个席位。而到2010 年10 月,持有阿里巴巴39%股权的雅虎,其投票权将从35%增至39%;阿里巴巴现有管理层的投票权将相应地从35.7%降至31.7%。这对于很注重实际控制权的马云来说始终是个隐患,也为后来的雅巴之争埋下伏笔。
第五次融资(快速成长期):2007 年11 月,在香港上市募得将近17 亿美元。阿里巴巴进入了快速成长期,这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 公司了。虽然从路演开始一路反响很好,建议定价也越飚越高,但是马云还是冷静下来,最终定价13.5 港元。开盘首日就以39.5 港元开盘,刷新了多项纪录,成为香港上市公司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王”。
2012 年2 月,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每股13.5 港元发行价进行私有化,从香港证交所摘牌退市。同年5 月,阿里巴巴就以71 亿美元回购雅虎的所有股份,从而为雅巴股权之争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每一次的融资选择的确都适应了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阿里巴巴在初期接受风险投资、私募这类的权益融资,在企业成长较好的时期则选择股票融资。除了企业的合理现金流入,阿里巴巴也安排了较好的现金流出机制———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开辟了互联网金融的新领域,专门为中国广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服务,无需抵押,到账快。阿里金融对传统的银行贷款形成了不小的冲击,直逼得各大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网上贷款平台。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阿里巴巴造福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让它们也能满足生命周期较前期的融资需求。
五、结论
通过对阿里巴巴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的确有着不同的现金流量表现,针对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需求,企业也应当有不同的现金流量管理行为,采取不同的融资决策。不过在这里,需要指出阿里巴巴在融资行为管理上的一点不足:间接融资和债券融资较少。应该说阿里巴巴对融资来源的选择很有中国企业的选择特征:当需要外源融资时,倾向于优先选择权益性融资,而不是债务性融资。或者说中国的企业若使用债务性融资,则更倾向于用它来进行短期融资;若是长期融资,则更偏向于股权融资。然而债务融资工具,尤其是长期债务融资工具,不仅拥有较低的资本成本,还可以让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来优化资本结构、享受税盾优惠,这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其实更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管理中债务融资手段的缺乏,是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病。即在中国,企业融资的选择可能会呈现出“倒啄食顺序”,即: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究其原因可能有:一是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我国股票时市盈率比较高,从而带来高的发行价,又不像债券融资需要定期支付本息。二是我国债券市场和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三是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整体较低,无法通过内源融资满足对资金的需求。不过股权融资对于企业成长还是有很多的限制和不足,若使用长期负债来进行融资则会有更好的财务表现。因此阿里巴巴在选择融资来源时,应考虑债务融资优于权益性融资的选择。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阿里巴巴集团的现金流量管理案例分析.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