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此大背景下,农业企业如何做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工作,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话题,其中受此背景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曾经遭遇食品安全事故的企业,如双汇集团。在经历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业企业对自己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反思,尤其是他们的物流管理活动。为了改善过去的产品生产过程,他们对物流管理的方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有鉴于此,本文将借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来研究食品安全背景下的农业企业物流外包决策。 作者:黄志平; 文晓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引言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经常发生,各类食品频频爆出负面新闻,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等。同时,大型食品企业出现影响较大的产品安全事故,如三鹿集团、双汇集团、恒天然集团等。在多次大型食品安全事故当中,“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是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两起事故。在这些食品安全事故曝光以后,国内的大型食品企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讨论与质疑。在受到社会各界猜疑的情况下,农业企业急需寻找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与途径。要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农业企业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产品生产过程,这就需要他们更加紧密地去监控自身的产品物流运输过程,更加严格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变化。对于大型的农业企业而言,他们产品的物流活动十分繁多和复杂,因此部分企业会选择将自己的物流活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但是也有部分企业会选择自营物流活动。无论农业企业选择何种物流外包方式,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自身的产品能够安全、顺利地到达消费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农业企业会选择何种物流外包方式,选择某种物流外包方式的动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于农业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食品安全的背景下,研究农业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于物流外包理论研究领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二、文献综述
宋迎春,梁军[1]认为企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有以下原因:企业对供应链的控制意愿、产权约束、体制障碍和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食品企业外包物流的方式,陈蓝荪[2]认为该物流方式有利于食品企业的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加速商品周转、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运作柔性、精简组织机构和增加质量监管。以上学者讨论了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的动因,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两项研究缺乏实际例子加以印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两项研究的分析维度相对较少,缺乏一个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难以应用于较为深入的案例研究。
针对外包决策,国外多位学者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概念分析框架。从外包决策的成本和收益的视角,Vining[3]提出了一个概念分析框架:第一,界定外包活动的特定成本,包括谈判成本(bargaining cost)和机会主义成本(opportunism cost);第二,界定外包活动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品/服务的复杂性、可竞争性和资产专用性;第三,辨别四种典型的外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策略。Hsiao, van der Vorst , Kemp, Omta[4]将食品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活动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活动,第二层为增值活动,第三层为计划和控制活动,第四层为渠道网络设计活动;同时他们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了食品企业供应链决策的分析框架。
Bolumole, Frankel, Naslund[5]在总结了前人多项研究后,结合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网络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物流外包决策的理论框架,如表1所示。
Vining[3]和Hsiao, van der Vorst, Kemp, Omta[4]提出的分析框架相对简单,使得定性分析的深度存在一定局限,同时两者提出的框架的抽象程度较高,不便于深入开展基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案例研究,而Bolumole, Frankel, Naslund[5]的分析框架则涉及更多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框架的逻辑更为严谨。因此本文将借鉴Bolumole, Frankel,Naslund[5]提出的分析框架,利用企业的外部定性信息,对国内两家大型食品企业进行探索性的案例研究。为了使得本研究的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会选取双汇集团和伊利乳业集团这两家典型的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对他们的物流外包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案例选取
(一)研究方法选择
罗伯特·K·殷[6]认为案例研究是探索难于从所处情境中分离出来的现象时采用的研究方法。罗伯特·K·殷[7]指出如果研究问题是寻求对一些既有现象的解释,即研究“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那么选择案例研究是很贴切的。企业的危机应对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境,需要研究多种因素对于情境的影响,难以通过单一的问卷和实验来开展研究。同时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企业的危机应对机制,是一个探索“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所以,本文选择案例研究作为开展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二)案例选择
罗伯特·K·殷[7]认为案例研究当中每个案例都应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选择了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双汇集团和伊利集团这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两家企业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都曾经遭遇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在事故发生之后,它们的经营决策会深受食品安全事故的影响,当然它们的物流外包决策也可能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这两家企业的物流决策具有较大的典型代表性。同时,大型企业的公开资料较为全面、丰富,便于本文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资料收集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来获取与案例相关的外部信息。考虑到资料的公开性与权威性,本文选取了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官方网站、双汇集团官方网站、伊利集团官方网站和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作为本文的主要信息来源。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1——双汇集团
1.企业简介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的发展十分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双汇集团在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2.双汇集团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2011年3月15日,双汇集团遭到了“瘦肉精事件”的影响,其供应链质量管理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质疑。事件爆发之后,双汇集团急需解决的是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什么方式来管理自身的供应链。
经历了“瘦肉精事件”的重大打击之后,双汇集团逐渐加大了对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力度,以防同类型的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双汇集团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全产业链的整合来控制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整合的环节包括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化工包装、物流配送和商业连锁,即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产品流通过程。
双汇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的发展战略得益于其对物流运营方式的高度重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自营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经营战略。双汇集团拥有生产过程中多个阶段的物流环节,每个环节之间都需要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从物流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环节之间,双汇集团都需要为其支付一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因为他们生产规模较大,所以由此产生的成本也较大。从物流服务供给方来看,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多个环节的物流服务意味着多种创造价值和获取利润的巨大机会。
在此时,双汇集团将成本和利润进行了转化,做到将上下游物流环节有机整合,实现了物流一体化。双汇集团自身拥有一家专业性的物流服务企业——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使得他们能够自营物流,无需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自营物流的供应管理方式使得双汇集团自身既充当了物流需求方的角色,又充当了物流服务供给方的角色。在双汇集团的供应链内部,各个部门和子公司之间形成了一个内部的服务供需市场,相当于在内部实现了物流外包,将各个生产部门产生的物流成本内化成自身物流企业的利润,有效地削减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了自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为各个环节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和利润。
除了拥有自营的物流服务企业之外,双汇集团还拥有一家ERP软件服务公司——双汇软件公司。双汇集团成立此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众多经营活动中物流环节的信息共享问题。如果说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为双汇集团的物流管理活动提供了硬件设施的保障,那么双汇软件公司便为双汇集团提供了软件服务的支持。双汇集团的产业链自身拥有多个物流环节,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由自身的物流公司承担,在此过程中,定会产生大量的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的及时共享对于各个上下游各个环节而言都十分重要。凭借着自身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双汇集团实现了每个环节的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有效地确保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由上可见,削减成本、获取资源和创造价值均为双汇集团采取自营物流的动因,自有物流公司使得双汇集团实现了在内部进行物流外包,形成了客户企业与物流供应企业的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其先进的物流信息服务为双汇集团自营物流的物流外包方式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自营物流的物流外包方式使得双汇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成为了可能,也令其对自身上下游产业链有了更好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案例2——伊利集团
1.企业简介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伊利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服务于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大型民族企业。伊利集团始终以强劲的实力领跑中国乳业,并以极其稳健的增长态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乳品行业代表。
目前,伊利集团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2013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21亿元,同比增长13.41%,实现净利润17.3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8%。
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导者,伊利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方面一直走在中国乳品行业前列。截止2012年,伊利集团已累计纳税超过146亿元,在其每年出色完成上缴国家利税的同时,伊利持续的公益事业投入,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发挥着行业领导者的作用,为中国商界树立了新的责任标杆,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补充力量。
2.伊利集团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2008年9月11日,由三鹿集团引起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得同行的其他企业受到牵连,其中伊利集团便是受害者之一。在事件爆发之后,伊利集团的乳制品在抽检中被发现三聚氰胺超标,引发了众多社会人士的怀疑与批评。经历此事后,伊利集团的物流管理活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伊利集团不断加大奶源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目的是加强对奶源的控制,确保产品的来源安全、可靠,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这种方式是以伊利集团自身资源为基础的扩张发展战略。伊利集团希望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对上游供应链加以控制,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同时更好地保护奶源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伊利集团还为奶农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服务,使得奶农的生产活动较为依赖伊利集团。这种合作方式很好地发挥了伊利集团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加强了对上游供应商的监督和控制。
伊利集团地处国内奶制品产量最大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分靠近牛奶的生产者,在生产阶段的产品运输具有成本低的优势。但是,伊利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距离主要销售市场较远,同时所处环境的交通条件较差,自身难以克服,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解决长途运输的难题。目前,伊利集团主要采取多种运输方式来实现长距离的货物供应,将产品从生产地运到销售地。他们采用的运输方式包括海洋运输、铁路集装箱、冰保车、机保车、集装箱、公路运输、铁海联运、公海联运以及行包发运等。
运输方式多样,运输货量大和运输距离远是伊利集团产品物流的特点。正因为此,伊利集团难以凭借自身的资金来构建相应的物流设施,必须采用外包大部分物流服务的方式来管理自身的产品运输,借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源优势来降低自身产品的运输成本。与此同时,伊利集团的产品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巨大的资源优势使得其在供应链当中处于较为核心的位置,这使得他们有较大的空间去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同时两者保持以双方资源为基础的协调型的关系属性。
虽然伊利集团采用了外包物流服务的方式来运输自己的产品,但是他们对于自身产品的监控力度一点都不比自营物流的农业企业低。伊利集团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他们已经对全部运输车辆装载GPS,用于追踪产品的全程运输质量。信息化的设备使得他们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有了很好的监控能力。
由上可知,由于靠近国内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基地,伊利集团具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伊利集团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伊利集团自身也拥有较多的生产资源和设备,这为其奠定了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但是,伊利集团的重点销售市场并非是地处北方的内蒙古,而是内蒙古以外的其他地区,这就使得他们面临着远离销售市场,物流距离增加的问题。长距离的运输必然使得物流成本增加,此时采取外包物流服务的方式便成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外包物流服务往往意味着服务委托企业的监管程度下降,但是伊利集团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克服了这一问题,保证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五、结论与讨论
(一)供应链整合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控制程度
无论是双汇集团还是伊利集团,他们都较为注重生产、加工、销售几个环节的供应链整合。双汇集团在不断加大对产业链的建设力度,意在利用自身的物流活动来转化成本和利润,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同时加强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度。伊利集团则在近几年不断加大生产基地的投资力度和对奶农的支持力度,目的是为了加强自身对供应链上游的控制程度,以确保产品的原料输入的安全性。
(二)信息化手段提高物流外包服务的可追溯性
双汇集团自身拥有一家专门为自己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公司,相当于自己拥有了一名私人医生,为自己的物流信息化提供专门的“诊断”和“保健”服务。而伊利集团十分注重GPS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巧妙地克服了外包物流监控难的问题。这两家公司都将信息化的手段应用于加强供应链的监控功能,使得他们的物流活动能够紧密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三)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其物流外包决策
虽然双汇集团和伊利集团的总部所在位置都位于北方地区,但是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有较大差别。双汇集团位于河南省,比较靠近交通发达的北京市,而伊利集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陆地区,交通较不发达。两家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对当地的交通设施资源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样的区别便使得他们可采用的物流运输方式和需要承担的物流成本有了明显的差别。
(四)企业经营产品的品种数量对其物流外包决策有一定影响
双汇集团主要经营的是肉类加工品,产品的品种相对单一,而伊利集团主要经营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产品的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运输要求,一般需要进行分类运输。品种较少的产品可以采用较少的运输工具便完成物流的过程,而品种较多的产品则需要采用较多不同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物流的过程。运输工具的种类差别也将会对物流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食品安全背景下农业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案例分析.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