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逐步增长的发展态势。然而,面对广阔的市场,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医药供应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各环节衔接不畅的弊端
我们知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
从医药流通行业角度来说,医药供应链即是围绕医药核心企业形成的一个整体链条,从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调拨分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涉及环节众多,整个链条较长,时间跨度也比较大。由于利益差别和业务差别,各个环节企业间的衔接不畅,导致整个供应链条脱节、断裂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段经营,各自为政,就是中国医药供应流程的基本特征。”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长史万奎表示。
该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当前医药发展格局密切相关。从医药供应来讲,很多商业批发企业业务范围较窄,不能覆盖我国较为偏远的乡、镇、县、村,即使能够覆盖,由于其运输和服务实力较差,不够及时,他们的物流能力与服务质量难与乡、镇、县、村的药品调拨、配送匹配,地广人稀的现实情况给偏远地区的药品物流配送增加了难度。
平光制药集团营销总经理吉昌令告诉《现代物流报·首席供应链官》专刊记者,相对于大、中城市来讲,这里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达到了断层的程度。乡、镇、县、村的医药物流服务和现代化的程度比较低,对信息的采集、分析等比较薄弱,业务能够涉及到医药供应链的企业很少。
另一方面,国内能够安全及时地提供药品,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采集和分析数据,运用流程化的管理,将各环节有效衔接的龙头企业确实是凤毛麟角,这也是造成医药供应链各环节衔接不畅的又一诱因。
多因素制约供应链协同
在我国,医药供应链存在脱节现象还表现在医药行业企业规模不大,整体呈现小、散、乱的发展特点,行业集中度低,这也是制约医药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因素。
吉昌令向记者表示,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医药批发企业有接近1万3千家左右,平均每个省有4百家,虽然数目很多,但有95%的企业规模很小,很多企业一年的营业额不到3000万元人民币。这些企业业务量不大,品种少,使得配送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同时,零售终端不得不同时跟很多家批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存在一定弊端,市场交易成本增加,更增大了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几率。此外,我国医药物流企业规模也普遍较小,承接的业务也仅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区,实力较弱。
除企业规模小外,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缺乏权威监管机构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引导,市场混乱,企业缺乏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从容应对。目前,医药生产、流通、医疗药品终端、OTC药品终端等各大版块多是各自为营,距离资源整和、统一协调还有一定距离,不能达到协同合作。医药企业及医药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其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比较弱,未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中,流通企业散、小、差的大格局仍然没有改变。规模远不是衡量企业大小的标准,医药流通行业大企业必须能代表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和标杆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仍然没有较大企业。”史万奎如是说。
此外,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发展,还存在着现代化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现象,甚至在某些地区依然是一个美好愿望。医药行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亟须打通供应链,强化供应链建设,从产业链的角度优化配置资源,从而占据有利地位,夺得核心市场。
网址引用: 思谋新闻组. 严重脱节现象制约医药供应链发展.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