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浙江省已经有37个县(市、区)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产供销融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区。纺织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浙江纺织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生产和创新基地。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嵌入到了全球价值链中(Global Value Chain,GVC),由此带来了新的国际市场需求、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等,实现了集群发展的新突破。但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上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压力加大等外部市场环境的冲击下,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逐步放慢,部分集群出现业绩下滑,甚至衰退的迹象。究其原因,是因为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以低端道路(低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低技术的生产方式获取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嵌入GVC中,处于GVC的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利润微薄、技术含量低,外部依存度高,缺乏创新动力,容易亏损或被替代。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逐渐衰退,在这种形势下,只能依靠拼数量、压价格和出口来抵消竞争劣势,以此获取少许经济效益。 这种利益获取的形式易导致集群陷入“贫困化增长”道路。 因此,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已经遭遇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急切需要向GVC两端的高价值环节攀升。
一、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集群
1.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关系
在产业集群嵌入GVC的同时, 也已经嵌入到了全球SC。GVC和SC都是依托于价值增值过程, 但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GVC分析是针对产业集群经营状况进行价值分析,提供的是一个升级目标——沿着价值链升级,占领GVC高端的核心环节[1]。 SC 分析的侧重点是面向效率,是针对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 提出如何建立高效有序的网络结构,降低集群的运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也就是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的具体路径和方法——通过SC整合来实现,即以集群中的主体企业为核心,在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利润公平分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行链式结构内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从而保证链式结构内的上下游企业间实现无缝链接,以高效率、低成本、精益化给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
2.GVC目标和SC路径有效结合,创造产业集群升级竞争优势
实践表明: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组成元素的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并不顺利,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资金不足、研发创新能力弱、品牌运作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可见,纺织产业集群升级需要集聚集群内的技术、知识、信息、资金等资源。所以能否消除集群内的无序过度竞争,提高合作效率,促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优化配置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黎继子、刘春玲(2005)也认为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需要嵌入GVC,与GVC耦合发展,更要通过集群的SC整合,才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延伸,获取链上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优势[2]。因此,将SC管理思想引入产业集群中,通过GVC的价值目标和SC的整合路径有效结合, 才能为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创造竞争优势。
二、GVC下浙江纺织产业集群SC整合的困境
浙江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纺织产业集群以承接国际纺织产业中的加工生产环节为主、要想在国际分工中获取更多利益、必须进行SC整合、这样才能摆脱产业集群“路径锁定”的命运、更好地与GVC耦合、向两端的高价值环节攀升, 当前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在GVC下进行SC整合还存在很大的困境。
1.集群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从属地位,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
意大利、 韩国等纺织产业集群成功实现功能升级的实践表明'在产业集群升级的过程中、集群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环节和竞争力的大小决定了集群能否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SC 整合,将链上所有环节串联起来进行优化, 但是当前浙江纺织产业集群SC 中的核心企业主要是生产加工企业、鲜有技术复杂的织物生产或服装设计和营销等其他环节的核心企业、位于供应链中游的劳动密集型纺织生产企业:一方面,依赖上游纺织企业面料供应;另一方面,又受制于控制了销售渠道的下游营销企业,位于SC 从属地位使其在市场机制下很难承担起向SC上下游延伸和驱动集群向价值链两端攀升的重任,因此产业集群的SC 整合更多的是依赖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行为,而不是市场机制下,企业基于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驱动以及对经营效益的提升所进行的自发性创新,其结果就是产业集群的SC 整合成本高、效率低。
2.集群缺乏与GVC中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GVC是持续动态变化的,地方产业集群要优化升级, 就必须要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跨国公司主导的GVC中不断捕捉机会、创造价值。然而GVC上的核心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往往会制造各种壁垒来限制链上核心技术知识的溢出和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产业集群要获取国际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与处于GVC主导地位的国外厂商的战略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绝大部分都是以贴牌生产(OEM)的方式与GVC中的核心企业合作,缺少在设备制造、研发、品牌运营和营销渠道等方面高层次的战略性合作,产业集群升级缺乏了外部助力。
3.集群定位趋同,缺乏区域间的协调
浙江的30多个纺织产业集群普遍存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和营销竞争力较弱的劣势,产业层次低使得这些集群都定位在中低端市场。 趋同定位导致各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同质性较高,集群间虽有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等),但是更多的是竞争关系,黏合强度不高,缺乏区域间的协调。在进行从本地化整合向区域化和全球化进行SC 整合时,定位趋同的集群会争抢有利的外部资源,而不是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来应该积聚在某一地域的资源会分散到各地,弱化了集群的创新能力和SC 整合能力。
三、基于SC整合的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路
1.深化集群在加工制造环节的竞争力、驱动集群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环节表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环节,要实现集群的SC 整合,就要进一步深化加工制造环节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全球SC 核心企业选择“中国制造”,提升制造环节的附加值,这样生产企业才有可能摆脱上下游产业链的限制,获取向上下游供应链延伸的条件。加工制造环节的竞争力表现在质量、成本、服务等方面。因此集群中的生产企业要专注于核心业务, 将生产加工中不擅长的服务和辅助环节外包给集群SC中的专业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集群内部生产加工企业的分工精细化发展,满足市场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要求,从而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基于质量、成本和服务等多要素的全面竞争优势的培育、可以实现“中国制造”的“质”的提升,使得产业集群的纺织生产集约化、高效化、快速响应化,以此实现集群的升级。
2.加强与GVC 核心企业的战略协作,实现技术积累和创新
加强与GVC 核心企业的战略协作、是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实现技术累积和技术创新的良好模式[3]。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在与核心企业进行合作时,通过两者之间的技术势差产生的“挤压效应”,学习吸收核心企业带来的先进适应性技术,不断降低技术势差导致的产品附加值差距。 同时,通过GVC企业的分工合作,尤其是开展技术创新,获取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可以逐渐形成集群特有的内生优势,进行技术赶超,从而实现产业集群的产品,工艺流程乃至功能升级。
3.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
政府要立足于优势科学定位,制定相应的“浙江纺织产业集群规划”,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引导整个纺织产业链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各个集群要科学定位,可以是以进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研发型产业集群。也可以是以系统地组织实施商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为主导的自主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可以是高技能型的生产加工产业集群,还可以是集中信息化服务、物流、会展、质量检测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 要强化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和创新合作,形成集群间的有机关联,建设完整的跨区域纺织产业链,这样可以将浙江纺织工业多集群模式的“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竞争”,从而为有效进行SC整合,推进产业集群升级提供合力。
参考文献
[1]曹丽莉. 基于供应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
[2]黎继子, 刘春玲.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以苏浙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05(2).
[3]于斌斌, 陆瑶.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探析[J]. 纺织学报,2011(12).
网址引用: 思谋案例组.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升级思路. 思谋网. https://www.scmor.com/view/2432.